组成人员

研究组长

马泽清
马泽清
研究组长
生态系统生态学, 根和菌根生态学, 植物生理生态学

个人简况

马泽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植物功能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研究工作。在根系生物学领域,揭示了大尺度根生物地理格局,提出了根进化理论,集成分析了根结构与功能(寿命、氮吸收速率、菌根侵染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较早开展了植物的养分捕获策略探索,为认识森林地下生物学过程提供了研究方法体系。曾主持基金委优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1项,参与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曾主持973计划子课题2项,青年基金1项。研究成果在Nature、New Phytologist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亮点成果。

E-mail: mazq@igsnrr.ac.cn

教育背景

2009.7 – 2014.7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博士

2010.10 – 2011.11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所,  生态学,  联培博士

2004.9 – 2007.7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硕士

2000.9 – 2004.7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9.1 – 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研究员

2018.9 – 2020.9,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生命科学学院,无

2011.1 – 2018.1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助理研究员

2007.7 – 2010.1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

 

根系生物学:         根生物地理格局与演化

                             根结构-功能对应关系及资源获取策略

植物功能生态学:  叶片细胞生长发育及其尺度推移

                              植物解剖构造及其环境驱动机制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地下碳分配机制

                             土壤-根系-共生真菌关系

 

招生专业:生态学

欢迎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同学加入到研究组。欢迎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水土保持、环境科学、遥感科学、林学、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学术任职

Journal of Ecology [IF=6.3] 编委, 生态学杂志编委,生态环境学报青年编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江西山江湖促进会常务理事。

曾为Global Change Biology, New Phytologist, The plant journal, Functional Ecology,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Plant and soil,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等20多个期刊审稿。

 

曾讲授课程

地下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2023, 硕士课程

根系生态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9-2022, 博士课程

生物地理与宏系统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硕士课程

 

科研项目

  1. 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维持与提升机制,2022/01-2026/12,287万元,在研,主持
  2.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人工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机制,2020/11-2024/12,208万元,在研,主持
  3. 基金委面上项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树种根水力结构与水分吸收功能研究, 2019/10-2023/12,59万,在研,主持
  4. 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典型树种根叶水力结构与功能协同,2019/09-2023/12,300万,在研,主持
  5. 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根系生物学,2018/11-2021/12,130万,已结题,主持
  6. 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TreeDì(P2): Root and mycorrhizal traits driven by local neighbourhood,resource patches and large-scale resource variability,2018/01-2022/12,已结题,主持
  7. 基金委重点项目,中国典型人工林冠层与根系统功能协同对树木生产力的调控机制,2016/11-2020/12,已结题,参加。
  8. 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喀斯特关键带岩石-土壤-生物三维空间分布特征,2016/01-2019/12,已结题,参加。
  9. 基金委杰青项目,树木根系生物学,2014/01-2017/12,已结题,参加。
  10. 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中国典型草地关键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格局,2015/01-2017/12,已结题,主持
  11. 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亚热带人工林不同根序根系碳周转,2012/01-2014/12,已结题,主持
  12. 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不同结构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2012/01- 2016/01,已结题,主持
  13.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中国四个亚热带森林根系土壤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2011/01-2014/12,已结题,参加。
  14.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生物资源调查与考察,2012/05- 2017/05,已结题,参加。
  15.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项目子专题,江西省碳专项野外调查,2011/01-2013/12,已结题,主持
  16.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动态响应,2008/01-2011/12,已结题,参加。

 

报告:

 

2022年8月23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学会“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大会特邀报告“根系生物学研究与森林生产力调控”(中国,北京)

2022年9月2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青年学术论坛特邀报告“森林生产力与生物调控”(中国,泰谷)

2021年10月27日,中国生态学大会分会“森林生态管理——碳汇功能形成与提升”专题报告“根系生态学研究与森林生产力调控”(中国,上海)

2021年10月24日,生态文明与环境健康高端论坛暨/2021土壤生态学前沿研讨会大会特邀报告“植物根系与共生真菌的生物地理格局与机制”(中国,郑州)

2021年5月26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监测培训会议“多尺度地下生态系统观测”(中国,吉安)

2021年5月27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培训会议“千烟洲站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千烟洲)

2019年10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成立30周年大会(邀请报告),“全球根系生物地理格局与演化趋势”(中国,北京)

2019年8月,美国生态学会(The 2019 ESA Annual Meeting)分会报告:“Allometry and traits plasticity of absorptive root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 in a subtropical forest”(美国,肯塔基)

2018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13期双清论坛特邀报告“根系生物学关键科学问题”(中国,沈阳)

2018年10月,中国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特邀报告“植物根系生物地理格局和进化组织方式”(中国,泰安)

2018年8月,美国生态学会(The 2018 ESA Annual Meeting)分会报告:“Global root trait biogeography: diversity, economics, mycorrhizal dependence, and physiological convergence”(美国,新奥尔良市)

2017年9月,国际林联125周年大会(IUFRO 125th Anniversary Congress)分会邀请报告:“Variations of root functional traits from deserts to tropical forests” (德国,弗莱堡)

2015年11月,中美环境可持续性绿色合作伙伴年会报告: “Functional biogeography of root traits from deserts to tropical forests” (美国,普渡大学)

2015年8月,美国生态学会年会(The 2015 ESA Annual Meeting)分会报告“Functional biogeography of root traits from deserts to tropical forests” (美国,巴尔的摩)

 

会议组织

  1. 2022年6月,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千烟洲国家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中国,北京)。
  2. 2021年3月21月,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论证会议(中国,北京)。
  3. 2021年5月,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监测规范与新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吉安)。
  4. 2020年12月,全国性学术会议,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治理,中国生态大讲堂2020年冬季学术研讨会(中国,南昌)。
  5. 2015年10月,国际性学术会议,“植物功能属性与生态系统过程关系的国际研讨会”(中国,北京)。
  6. 2015年10月,国际性学术会议,“植物功能属性与生态系统过程关系的国际研讨会”(中国,北京)。
  7. 2014年5月,国际性学术会议,“森林联盟之关键带生物地化循环及地下生态学联网研究”(中国,北京)。
  8. 2013年12月,全国性学术会议,“关键带生物地化循环及地下生态学联网研究会议”(中国,北京)。

 

代表性论著(*标注通讯作者)

  1. Ma ZQ, Guo DL*, Xu XL, Lu MZ, Bardgett RD, Eissenstat DM, McCormack ML, Hedin LO*. 2018. Evolutionary history resolves global organization of root functional traits. Nature, 555: 94-97.
  2. Liu S, Zhang XY*, Pan JX, Ma ZQ, 2023, Differences in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forest soils, Applied Soil Ecology. 187, 104849.
  3. 张慧, 曾文静, 龚新桃, 马泽清*. 2023. 亚热带典型树种根毛特征及其共生真菌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47: DOI:10.17521/cjpe.2022.0131.
  4. Duan MC, Li L, Ding GG, Ma ZQ*. 2022. Leading nutrient foraging strategies shaping by root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elevations in rubber (Hevea brasiliensis) plantations. Tree physiology, 42(12): 2468–2479.
  5. Lu MZ*, Bond WJ, Sheffer E, Cramer MD, West AG, Allsopp N, February EC, Chimphango S, Ma ZQ, Sliingsby JA, Hedin LO. 2022. Biome boundary maintained by intense belowground resource competition in world’s thinnest-rooted plant commun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9(9): e2117514119.
  6. Yang Y, Zhang X, Wang J, Kou L, Ma ZQ, Lyu S, Wei J, Wang H, Wen XF. 2022. Phosphorus acquisition strategi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nd ectomycorrhizal trees in subtropical plant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73(5): e13303.
  7. Liu M, Xu XL*, Yang B, Zhang NL, Ma ZQ, van Dam MN, Bruelheide H. 2022. Niche partitioning in nitrogen iptake among subtropical tree species enhances biomass produc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23: 153716.
  8. Wang ZQ, Gong HY, Sardans GJ, Zhou QP, Deng JM, Niklas K, Hu HF, Li YL, Ma ZQ, Mipam TD, Penuelas J. 2022. Diverg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llocation strategies in terrestrial plant leaves and fine roots: A global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cology, 110: 2745-2758.
  9. Wang ZQ, Niklas KJ, Ma ZQ, Jiang D, Deng JM, 2022. The 2 / 3 scaling of twig nitrogen to phosphorus in woody plants. Forest Ecosystems, 9: 100049.
  10. 王奕丹, 李亮, 刘琪璟*, 马泽清*. 2021. 亚热带6个典型树种吸收细根寿命与形态属性格局. 植物生态学报, 45(4): 383-393.
  11. Xing KQ, Zhao MF, Niinemets Ü, Niu SL, Tian J, Jiang Y, Chen HYH, White PJ, Guo DL, Ma ZQ*. 2021.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carbon and macronutrients across woody species and forest ecosystems highlight how carbon is allocated to leaf structural functio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2: 1030.
  12. Wang ZQ, Huang H, Yao BQ, Deng JM, Ma ZQ*. Niklas KJ. 2021. Divergent scaling of fine-roo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root diameters, orders and functional categories: A meta-analysi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495: 119384.
  13. Trogisch S, Liu XJ, Rutten G, Xue K, Bauhus J, Brose U, Bu WS, Cesarz S,Chesters D, Connolly J, Cui XY, Eisenhauer N, Guo LD, Haider S, Härdtle W, Kunz M, Liu LL, Ma ZQ, Bruelheide H. 2021. The significance of tree-tree interactions for forest ecosystem functioning. 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 55: 33-52.
  14. 马泽清, 王辉民, 杨风亭, 付晓莉, 方华军, 王景升, 戴晓琴, 寇亮, 赵博. 2020. 基于长期观测研究支撑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35(12): 1525-1536.
  15. 于贵瑞, 李文华, 邵明安, 张扬建, 王绍强, 牛书丽, 何洪林, 戴尔阜, 李发东, 马泽清. 2020. 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 地理学报, 75(12): 2620-2635.
  16. 廖小罕, 封志明, 高星, 孙鸿烈, 孙九林, 于贵瑞, 戴尔阜, 占车生, 马泽清, 于秀波, 何洪林, 杨雅萍, 刘荣高, 戴君虎, 刘闯, 王卷乐. 2020.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地理学报, 75(12): 2669-2683.
  17. Li L, McCormack ML, Chen FS, Wang H, Ma ZQ*, Guo DL. 2019. Different responses of absorptive root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to fertilization provide diverse nutrient acquisition strategies in Chinese fir.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433: 64-72.
  18. 马芳, 曾辉, 李洪波, 马泽清*, 郭大立. 2019. 内蒙古草原植物根属性的变异格局及环境适应策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02): 387-396.
  19. Li HB, Liu BT, McCormack ML, Ma ZQ, Guo DL*. 2017. Diverse belowground resource strategies underlie plant species coexist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ree grasslands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New Phytologist, 216: 1140-1150.
  20. McCormack ML, Guo DL, Iversen CM, Chen WL, Eissenstat DM, Fernandez CW, Li L, Ma CE, Ma ZQ, Poorter H, Reich PB, Zadworny M, Zanne A. 2017. Building a better foundation: improving root-trait measurements to understand and model plant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New Phytologist, 215: 27-37.
  21. Li L, Ma ZQ*, Niinemets U, Guo DL. 2017. Three key sub-leaf modules and the diversity of leaf design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8: 1542.
  22. Sun K, Mccormack ML, Li L, Ma Z Q, Guo DL*. 2016. Fast-cycling unit of root turnover in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s in a cold temperate ecosystem. Scientific Reports, 6(6):19698
  23. Wang YD, Wang HM, Xu MJ, Ma ZQ, Wang ZL. 2015.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and CO2 effluxes of native and exotic pine plantations in subtropical China. Catena, 128: 167-173.
  24. 杨君珑, 付晓莉, 马泽清, 邸月宝, 刘琪璟, 王辉民. 2015. 中亚热带5种类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28(5): 720-727.
  25. McCormack ML, Lavely E, Ma ZQ. Fine-root and mycorrhizal traits help explain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 New Phytologist, 204: 455-458.
  26. Ma ZQ, Hartmann H, Wang HM*, Li QK, Wang YD, Li SG. 2014. Carbon dynamics and stability between native Masson pine and exotic slash pine plantations in subtropical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33: 307-321.
  27. Wang YD, Wang HM, Wang ZL, Ma ZQ, Dai XQ, Wen XF, Liu YF. 2014. Effect of litter layer on soil-atmosphere N2O flux of a subtropical pine plantation in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82: 106-112.
  28. Wang YD, Wang HM, Ma ZQ, Dai XQ, Wen XF, Liu YF. Wang ZL. 2013. The litter layer acts as a moisture-induced bidirectional buffer for atmospheric methane uptake by soil of a subtropical pine planta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66: 45-50.
  29. Shi LL, Wang HM, Zhang WJ, Shao QQ, Yang FT, Ma, ZQ, Wang YD. 2013. Spatial response patterns of subtropical forests to a heavy ice storm: a case study in Poyang Lake Basin, southern China. Natural Hazards, 69(3):2179-2196.
  30. 邸月宝, 王辉民, 马泽清, 杨风亭, 张文江. 2012.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科学通报, 57(17): 1553-1561.
  31. 马泽清, 刘琪璟, 王辉民, 郭志文. 2011. 中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 生态学报, 31(6): 1525-1537.
  32. Zhang WJ, Wang HM, Wen XF, Yang FT, Ma ZQ, Sun XM, Yu GR. 2011. Freezing-induced loss of carbon uptake in a subtropical coniferous plan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68: 1151-1161.
  33. Wang YD, Li QK, Wang HM, Wen XF, Yang FT, Ma ZQ, Liu YF, Sun XM, Yu GR. 2011.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controls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by affecting soil moisture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plant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41: 1897-1906.
  34. 马泽清, 王辉民, 王绍强, 李庆康, 王义东. 2010. 雨雪冰冻灾害对中亚热带人工林的影响—以江西省千烟洲为例. 植物生态学报, 34(2): 204-212.
  35. Zeng HQ, Liu QJ, Feng ZW, Ma ZQ. Biomass equations for four shrub species in subtropical China.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5: 83-90.
  36. 王义东, 王辉民, 马泽清, 李庆康, 施蕾蕾. 2010. 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报, 34(5): 601-610.
  37. 王辉民, 杨风亭, 李庆康, 马泽清, 程彤. 2010. 南方山区生态环境观测成果与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 25(9): 1468-1479.
  38. Ma ZQ, Liu QJ, Wang HM, Li XR, Zeng HQ, Xu WJ. 2008.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of NPP for Pinus elliottii plantation in subtropical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51: 955-965.
  39.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2008. 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群落生物. 植物生态学报, 32(1): 88-94.
  40. 马泽清, 刘琪璟, 曾慧卿, 李轩然, 陈永瑞. 2008. 南方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摄影测量. 生态学报, 28(50): 1971-1980.
  41.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2008.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湿地松林生物量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3(3): 467-478.
  42. 徐雯佳, 刘琪璟, 马泽清, 刘迎春. 2008. 江西千烟洲不同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生物量,应用生态学报, 19(3): 459-466.
  43. Wang YD, Wang HM, Ma ZQ, Wen XF, Li QK, Liu YF, Sun XM, Yu GR. 2009.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litter decomposition to soil respiration in a subtropical coniferous plan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45: 137-147.
  44. 刘琪璟, 曾慧卿, 马泽清. 2008. 江西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生态学报, 28(11): 5322-5330.
  45. 马泽清, 刘琪璟, 王辉民, 李轩然, 曾慧卿. 2008. 中亚热带人工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生产力观测与模拟. 中国科学, 1(8): 1005-1015.
  46. 曾慧卿, 刘琪璟, 冯宗炜, 王效科, 马泽清. 2008. 基于BIOME-BGC模型的红壤丘陵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GPP和 生态学报, 28(11): 5314-5321.
  47. 刘迎春, 刘琪璟, 汪宏清, 马泽清, 徐雯佳. 2008.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 生态学杂志, 27(5): 705-711.
  48.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2007.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 林业科学, 43(11): 1-7.
  49. 马泽清, 刘琪璟, 王秀茹, 林耀明. 2007.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江西林业科技, 1: 1-7.
  50. 李轩然, 刘琪璟, 蔡哲, 马泽清. 2007. 千烟洲针叶林的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 植物生态学报, 31(1): 93-101.
  51. 曾慧卿, 刘琪璟, 冯宗炜, 马泽清, 胡理乐. 2007. 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18(10): 2185-2190.
  52. 曾慧卿, 刘琪璟, 马泽清, 张海清, 蔡哲. 2006. 千烟洲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26(1): 13-17.
  53. 曾慧卿, 刘琪璟, 马泽清, 曾珍英. 2006. 基于冠幅及植株高度的檵木生物量回归模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4): 101-104.
  54. 李轩然, 刘琪璟, 蔡哲, 马泽清. 2006. 湿地松林叶面积指数测算. 生态学报, 26(12): 4099-4105.
  55. 李轩然, 刘琪璟, 胡理乐, 马泽清. 2006. 不同方法计算湿地松林生物量的比较. 生态学杂志, 25(12): 1594-1598.
  56. Liu QJ, Li XR, Ma ZQ. Monitoring forest dynamics using satellite imagery—a case study in the natural reserve of Changbai Mountain in China. Forest Ecology & Management, 210(1-3): 25-37.

生态系统生态学, 根和菌根生态学, 植物生理生态学

在读

曾文静
曾文静
助理研究员

女,1990年1月生,福建漳州人,博士。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23篇(第1及共1作者SCI论文6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至少7项,其中,包括主持博士后面上二等资助1项 (8万)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项目1项;曾多次参加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交流,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上进行英文口头报告。

研究兴趣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地下生态学

教育背景

2012.09-2019.01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 博士

2008.09-2012.06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学士

 

研究介绍

目前主要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及其地下过程(地下碳分配、根及菌根真菌呼吸、植物细根周转)对环境养分的响应及其机制。

 

文章发表

  • Zeng WJ, Wang ZD, Chen XY, Yao XD, Wang W*. 2021. Increased nitrogen availability alters soil carbon quality by regulating microbial r-K growth strategy, metabolic efficiency, and biomass in degraded temperate grasslands.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https://doi.org/10.1002/ldr.3943.
  • Zeng WJ, Zhang JY, Dong LZ, Wang W*, Zeng H. 2020. Nonlinear responses of total belowground carbon flux and its components to increased nitrogen availability in temperate fores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15: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36954.
  • Dong LZ#, Zeng WJ#, Wang AK, Tang JJ, Yao XD, Wang W*. 2020. Response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components to warming and dominant species removal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in alpine meadow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4: 10472–10482.
  • Zeng WJ, Chen JB, Liu HY, Wang W*. 2018.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components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addition among different degraded temperate grassland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24: 255-265.
  • Zeng WJ, Zhang JY, Wang W*. 2018. Strong root respiration response t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ddition in nitrogen-limited temperate fores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42: 646-655.
  • Zeng WJ, Wang W*. 2015. Combin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enhance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a nitrogen-limited temperate plantation of North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341: 59-66.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zengwj@igsnrr.ac.cn

地下生态学
吕云
吕云
助理研究员

吕云,男,1990年5月生,山东莱芜人,博士。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Anim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第1作者SCI论文3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STS等科研项目至少5项。

研究兴趣

  • 区域碳核算
  • 系统碳管理

教育背景

2016.09-2020.0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博士

2012.09-2013.11 香港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与管理, 硕士

2008.09-2012.06 中国农业大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士

 

研究介绍

目前主要研究区域碳核算和森林生态系统碳管理。

文章发表

Lyu, Y., et al., Goats or pigs? Sustainable approach of different raising systems fed by maize silag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4.

Lyu, Y., et al., Precision Feeding in Ecological Pig-Raising Systems with Maize Silage. Animals, 2022. 12(11).

Lyu, Y., et al., Emergy-Base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of an Ecologically Integrated Model with Maize Planting for Silage and Pig-Raising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ustainability, 2019. 11(22).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lvyun@igsnrr.ac.cn

区域碳核算;系统碳管理
刘源鑫
刘源鑫
助理研究员

男,1988年3月生,山东蒙阴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大项目专题、中英国际合作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专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cological Indicator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生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第1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0篇)。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在聘专家,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

研究兴趣

  • 关键带科学
  • 生态系统服务

教育背景

2013.09-2017.07 北京师范大学, 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土地资源管理, 博士

2010.09-2013.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06.09-2010.07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学士

 工作经历

2023.01-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千烟洲站,助理研究员

2019.09-2023.12 首都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7.07-2019.0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博士后

研究介绍

目前主要研究关键带水土要素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文章发表

  • Yuanxin Liu, Yihe Lü, Bojie Fu, et 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re critical for protected areas’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t regional scal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81: 163535.
  • Yuanxin Liu, Yihe Lü, Mingyue Zhao, et al.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biodiversit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can facilitate improved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79: 163096.
  • Yuanxin Liu, Yihe Lü, Bojie Fu, et al.. Quantifying the spatio-temporal drivers of planne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s at a regional scal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50: 1029-1040.
  • Yuanxin Liu, Yihe Lü, Wei Jiang, et al. Mapping critical natural capital at a regional scal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orit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0, 15: 124025.
  • Yuanxin Liu, Yihe Lü, Mingyue Zhao, et al. Multiple pressures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 shap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3, 14: 1127808.
  • Yuanxin Liu, Mingyue Zhao. Linking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to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for adaptive management: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ase.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46:109796.
  • Yuanxin Liu, Wenwu Zhao, Lixin Wang, et al.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Moisture under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from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Zones: Field Based Analysis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Forests, 2016, 7(2): 31.
  • Mingyue Zhao, Yuanxin Liu, Amatus Gyilbag. Assessment of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air pollution affecting COVID-19 cas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 531.
  • Yuanxin Liu, Wenwu Zhao, Xiao Zhang, et al. Soil water storage changes within deep profiles under introduced shrub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evidence from semiarid Loess Plateau, China. Water, 2016, 8(10): 475.
  • Yuanxin Liu, Yihe LYU, Yingfei Bai, et al. Vegetation mapping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A case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20, 30(3): 410-426.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liuyuanxin@igsnrr.ac.cn

地球关键带;生态系统服务
刘涛
刘涛
博士后

刘涛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邮箱: liutao180916@163.com

研究兴趣

主要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广的丛枝菌根树种杉木和外生菌根树种马尾松展开根系-菌根真菌互作机理研究

教育背景

2014.9—2020.7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博士

2009.9—2013.6 湖北民族大学, 林学, 本科

文章发表

  • Liu T, Wang BT, Xiao HJ*, Wang RS*, Yang BM, Cao QQ, Cao YB. 2018. Differentially improved soil microenvironment and seedling growth of Amorpha fruticosa by plastic, sand and straw mulching in a saline wasteland in northwest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22: 126-134.
  • Liu T, Cao YB, Zhang YT, Wang RS, Xiao HJ*, Wang BT*, Si LQ. 2020. Soil environment and growth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Amorpha fruticosa as affected by mulching in a moderately saline wasteland.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31(17): 2672-2683.
  • 刘涛, 王百田, 曹琪琪, 王文涛, 林晓光, 肖辉杰*. 2020. 不同覆盖措施对盐碱地紫穗槐细根适应策略的影响. 草业科学. 37(6): 1098-1106.
  • Yang BM, Wang RS, Xiao HJ*, Cao QQ, Liu T. 2018.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alinity around individual Tamarix ramosissima in a semi-arid saline region of the upper Yellow River,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10(1): 101-114.
  • Wang XH, Wang BT*, Xu XY, Liu T, Duan YJ, Zhao Y. 2018.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soil moisture and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Loess Plateau from 2000 to 2015. Ecological Indicators. 95: 320- 330.
  • Cao QQ, Yang BM, Li JR, Wang RS, Liu T, Xiao HJ*. 2020.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associated with Tamarix ramosissima communities during normal and dry periods in a semi-arid saline environment. Catena. 193: 104661.

 

根系生物学、植物功能生态学
陈璐璐
陈璐璐
博士后

姓名

陈璐璐,女,1993年7月生,江西瑞金人,博士。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Ecology and Evolution, 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第1作者SCI论文2篇)。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于2019年6月参加森林生态学国际研讨会并做英文口头汇报。

教育背景

2014.09-2021.06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生态学,理学博士

2010.09-2014.0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理学学士

研究兴趣

菌根真菌与生态系统过程,植物功能性状

研究介绍

目前主要研究植物菌根属性地理格局及其与氮吸收策略的关系,尤其关注杜鹃花科菌根

主要著作

(1) Chen LL, Wang M, Jiang C, Wang XP, Feng QH, Liu XL, Sun OJX*. Choices of ectomycorrhizal foraging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in Faxon fir (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21, 495: article 119372.

(2) Chen LL, Jiang C, Wang XP, Feng QH, Liu XL, Tang ZX, Sun OJX*. Nutrient trade-offs mediated by ectomycorrhizal strategies in plants: Evidence from an Abies species in subalpine forests.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1, 11: 5281-5294.

(3) 陈璐璐,冯秋红,孙建新*. 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随海拔梯度的分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 (9): 2911-2922.

(4) 陈璐璐,雷妮娅*. 酸雨胁迫下接种土壤微生物对栾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28 (3): 438-445.

(5) 陈璐璐,雷妮娅*.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对2种引进树种的菌根侵染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 (3): 422-430.

(6) Tang ZX, Chen LL, Chen ZB, Fu YL, Sun XL, Wang BB & Xia TY*. Climatic factors determin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Honghe flue-cured tobacco.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 19868.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1号 100101

E-mail: chenlulu5604@163.com

 

菌根真菌与生态系统过程
丁改改
丁改改
博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邮箱: gai_gaiding@163.com

研究兴趣

植物功能属性,根系生态学,菌根真菌,生物多样性

 

教育背景

2018.9至今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4.9—2017.6  硕士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010.9—2014.6  学士 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介绍

我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根和菌根真菌属性变异格局和养分获取策略;主要的方法是系统比较分析我国北方温带主要树种的根系属性和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之间的差异性。今后,我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叶片、根系和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养分、碳循环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探讨植物的生态策略。

根系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段梦成
段梦成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研究兴趣

研究方向为亚热带森林植物功能属性及其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从根水力结构入手,理解植物-水分关系及不同树种的水分生态策略。

教育背景

2019.9 至今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中国

2015.9-2018.6  硕士 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杨凌 陕西

2011.9-2015.6  学士 环境科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 江西

研究方向为亚热带森林植物功能属性及其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从根水力结构入手,理解植物-水分关系及不同树种的水分生态策略。
苏巧灵
苏巧灵
博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mysql94@163.com

研究兴趣:植物功能属性

教育背景

2020.9 – 至今   博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7.9-2020.8  硕士 恢复生态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9-2016.7 学士 法学 西北政法大学

植物功能属性
韩潇潇
韩潇潇
博士

 

女,1993年08月生,甘肃陇西人,硕士。

 

教育背景

2021.09-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博士

2017.09-2020.0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森林培育, 硕士

2013.09-2017.07 大理大学, 环境科学, 学士

 

工作背景

2020.08-2021.05 兰州大学, 科研助理

 

研究兴趣
草地化学计量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功能属性

研究介绍
主要在我国草地C3和C4植物之间叶脉结构、根系属性的对比及其叶片结构与根属性的关系,植物根寿命及菌根真菌随环境因子及时间的物候变化方面做研究。

 

主要著作

  • 韩潇潇, 林力涛, 于占源, 等. 2020. N、P停止施入后植物叶片主要元素的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39(07): 2167-2174.
  • 林力涛, 韩潇潇, 于占源, 等. 2019. 施氮处理下植物光合对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的调控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 30(9): 3019-3027.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 2593072192@qq.com

根系生态学
龚新桃
龚新桃
博士生

姓名

龚新桃,女,1996年5月生,山西临汾人,硕士。

 

教育背景

2020.09-至今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林业, 硕士

2016.09-2020.06 运城学院, 生命科学系, 园林,学士

 

研究兴趣
地下生态学

 

研究介绍
目前主要研究不同物种的根和菌根真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温度、降水、土壤温度及湿度等)的物候响应,以及根物候与地上物候(主要是叶的物候)的关系。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Xintao_Gong@163.com

地下生态学
白梓佳
白梓佳
博士生

白梓佳,女,2002年11月生,河北石家庄人,博士

研究兴趣

  • 土壤-根系-共生真菌关系
  • 地下生态学

教育背景

2024.09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博士

2020.09-2024.06 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 林学 学士

研究介绍

目前主要研究树种的根系属性和菌根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环境、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探究丛枝菌根群落变异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E-mail:1186262020@qq.com

土壤-根系-共生真菌关系;地下生态学

已毕业

硕士
植物生理生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兴趣

  • 植物生理生态

教育背景

2019.9—至今  硕士 生态学 中科院地理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014.9—2018.7 学士 生态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介绍

研究方向为温带草原根属性变异格局及其对土壤养分和水分适应特征

植物生理生态
硕士
根功能属性与寿命关联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兴趣

• 根功能属性与寿命关联

教育背景

2018.09—至今  硕士 森林经理学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9—2018.06  学士 林学 北华大学

研究介绍

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亚热带几种典型树种根功能属性与根寿命关联相关,比较其在不同温度带相关研究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是借助根系样本测定相关特征根功能属性,比较分析我国亚热带主地区几种典型树种的不同根功能属性及其根寿命的差异性。今后,我的研究主要会关注不同树种根系吸收模块组成及寿命动态与根属性与根寿命关联分析。主要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在亚热带地区通过对典型树种吸收根模块动态及根功能属性对根寿命影响的研究,为全球根寿命属性数据库的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根功能属性与寿命关联
博士
西藏高寒草原植物的生态策略及功能属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研究兴趣

  • 西藏高寒草原植物的生态策略及功能属性

教育背景

2016.9—2019.7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 北京大学

2012.9—2016.7  学士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功能属性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选择了西藏高寒草原群落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来研究植物功能属,更好的理解物种资源获取策略的多样性。

西藏高寒草原植物的生态策略及功能属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研究兴趣

• 树木吸收根的生态策略

教育经历

• 201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 2008—201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硕士

• 2004—2008:新疆大学资环学院 学士

硕士
植物功能属性

详细介绍:

北京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1号,北京,中国 100101

mafang77@126.com

研究兴趣:

植物功能属性

教育背景

2015— 硕士研究生 地理学 北京大学 北京 中国

2011—2015 本科 环境科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 中国

植物功能属性
博士后
植物化学计量比关系及其在生态和进化上的意义;关键带土壤-植物生态关系和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研究兴趣

  • 植物功能属性变异及其对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 植物化学计量比

教育背景

2016.9 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后
2011.9 – 2016.6: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博士
2008.9 – 2011.6: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硕士
2004.9 – 2008.6: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士

研究介绍

研究方向主要植物化学计量比关系及其在生态和进化上的意义;关键带土壤-植物生态关系和相互作用。

植物化学计量比关系及其在生态和进化上的意义;关键带土壤-植物生态关系和相互作用